党建强引领 民生满温情 | 帮扶有温度,顺德政企社下“及时雨”


【编者按】顺德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今年顺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做好区内5800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即日起,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顺德城市网,推出“党建强引领 民生满温情”系列报道,从不同层面向广大市民展示党建引领下民生事业发展亮点,感受温情顺德的情怀与力量。

图片2_副本.png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年顺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做好区内5800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近年来,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顺德区民政人社局”)加强党建引领,不断创新,针对低保、低保临界、特困供养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救助方式,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有梯队的救助体系。同时,有效衔接政策资源、统筹社会资源帮助贫困人员,编织起更大、更密、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保障网”。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调研弱势群体关心关爱保护工作,强调要守住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民生底线。(顺德档案馆叶伟涛供图).jpg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调研弱势群体关心关爱保护工作,强调要守住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民生底线。(顺德档案馆叶伟涛供图)


带来希望的“及时雨”

下午三点,高温依旧。陈村镇旧圩社区一公租房内,49岁的阿霞(化名)正有条不紊地制作手工,等待着老朋友的过来——旧圩社区的民政干部苏帼惠、冯宛薇。当熟悉的小电驴出现在门口时,她迫不及待地迎上去。

阿霞的热情是有原因的。

2014年,阿霞丈夫因鼻咽癌去世;2018年10月,阿霞本人突发脑干出血及肾性血压高、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失去劳动力。加之还有三个幼小的女儿需要抚养,她感觉生活一片灰暗。


多年来,每次阿霞遇到困难,顺德民政干部及时出现。.jpg

多年来,每次阿霞遇到困难,顺德民政干部及时出现。


自从2018年被纳入民政救助帮扶的低保群体,阿霞就有了从“泥泞”中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阿霞一家每月可领取低保救助金3944元;三个女儿享受低保家庭助学救助;政府为一家四口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为阿霞购买了居民养老保险;公租房租赁补贴每月有900元,每年重大节假日区民政人社局、陈村镇人社局慰问给予补充。今年疫情期间,阿霞一家还拿到了近4000元的临时救助补贴。

“救”,就是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在顺德区民政人社局印发的《建立农村(社区)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行动方案》中,针对辖区内的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临界对象等困难群众,建立专人定点联系到户制度(一对多),推行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农村(社区)内每一名困难群众有专人负责联系,随时掌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情况,确保困难群众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能找到人处理。阿霞就是在党员结对帮扶的关心关爱下重燃生活的信心。

在此机制下,顺德区民政人社局推进社区党建与社会救助融合发展,通过村(居)党员志愿者、两委干部、政府机关驻村工作组与辖区弱势群体以户为单位进行党群结对,定期联系走访,主动问需于民,将党的组织优势、基层动员力与困难群众的需求相对接。

早一点帮扶,困难群体就能少一些苦痛;关照越及时细致,他们就越容易渡过难关。今年疫情期间,顺德区民政人社局为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由50元/人/月的标准提高到200多元/人/月。截至6月底,已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六百多万元。疫情期间,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彭聪恩等领导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关爱弱势群体专项行动,实现了十个镇街全覆盖,为顺德弱势群体送上及时的关怀。


在政府贴心的帮扶下,乐观的强叔生活越来越无忧。.jpg

在政府贴心的帮扶下,乐观的强叔生活越来越无忧。


迎合需求的创新救助体系

对于顺德来说,摸清困难群体需求,构建多层次的救助体系,是为他们输送温暖和信心的关键。

杏坛古朗村委会的一栋自建房内,今年88岁的强叔坐在院子门前,摇着蒲扇,享受着小巷里徐徐微风。“每天有人帮忙清扫、测量血压,家里还有平安钟,非常安心。”依然健朗的强叔只要料理自己的一日三餐。不仅如此,强叔还能享受顺德民政部门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

今年3月底,顺德完成了对特困供养人员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全面签订了特困供养人员委托照料护理协议。目前,全区800多特困供养人员均能享受到照料护理。“传统救助是单纯发放救助金、减免相关费用。但每个困难家庭诉求不一样,很多人不敢花钱。”顺德区民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特困人员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特困人员供养照料服务,由传统的发放资金转变为“资金+服务”。

顺德为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理护理服务,重点引导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入住供养服务机构,要求各镇(街)优先确保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入住供养机构,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居家社区养老等服务机构优先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社区日间照理服务,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工作中来,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提高低保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要求将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提高至603元/人·月,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不低于2380元/人·月;提升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救助对象”和“罕见病医疗救助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前者年度救助限额为15万元,后者年度救助限额为30万元。

近年来,顺德在提高标准,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外,不断创新,将优惠政策分梯次向不同困难群体延伸,再整合部门、多方参与,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学有所教。”


社会力量联动,推动顺德救助工作。图为顺德慈善会“安心善居”项目,为不少困难户改善了居住环境。.jpg

社会力量联动,推动顺德救助工作。图为顺德慈善会“安心善居”项目,为不少困难户改善了居住环境。


资源丰富的社会救助格局

基本生活有困难,政府提供救助金;就业有困难,有专人帮助链接就业资源;住房有困难,住建部门提供基础性保障,还有慈善会“安心善居”项目补充;困难群众难供孩子入学,顺德有助学措施……近年来,顺德建立了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政府领导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整合社会组织、慈善会、公益基金等政策和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构建了“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格局。

该负责人表示,顺德自古民间慈善氛围浓厚,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慈善组织是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

容桂79岁轻度失能老人卿姐与有智力残疾的大女儿及外孙女一起生活,所住的房子时间比较久,而且没有无障碍通道,给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2019年,卿姐家庭申请了顺德区慈善会安心善居项目,并完成改造厕所、厨房、无障碍通道。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卿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除了政策“阳光”普照,更多政社企力量帮扶暖人心。卿姐一家在今年上半年收到热心企业防疫捐赠500元;容桂慈善会困难家庭防疫生活补贴300元;容桂人社局“助残日”慰问金500元。此外,口罩、免水洗洗手液等各类抗疫物资也陆续送到卿姐家中。

近年来,在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支持和指导下,顺德慈善会联合十镇(街)推出“安心善居”项目,由区、镇(街)两级慈善会共同配资,鼓励有能力的村(社区)福利会参与配资,2019年时每户资助费用最高可达8万元,今年对无法通过简单修缮消除住房安全隐患需要重建或单宗修缮预算超过8万元的个案,实行“一事一议”。这一举措让困难家庭有了一个安心舒适的家。

社会救助帮扶工作涉及政策多,为了强化社会救助服务能力,顺德还通过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一支23人的社会救助经办服务队伍,切实增强了区、镇(街)两级社会救助服务的有效供给。目前,区10个镇(街)全面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核查工作。

同时,顺德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区级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低保、低保临界、特困等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并依托顺德区社会救助系统,建立不同部门相关的救助子系统,使得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社会救助项目实现资源整合,实现社会救助系统与其他社会救助部门的数据交换。

镇(街)也在努力探索。陈村除了通过现行政策对困难群众给予分类救助外,还发动村(居)通过“村企结对”、“党组织共建”等辖区资源进行帮扶,并对接各慈善基金、镇慈善会、镇总商会、社会热心企业或人士等资源。

星空邈远,幸福很近。顺德5800多名困难群众,正在党和政府“弱有所扶”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下,向着幸福生活的目标努力奔跑。(陈琴琴)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