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顺德对于祠堂文化的关注十分重视。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构筑宏丽,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
别看它静静伫立着,随岁月流走,它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光辉时代与沧海桑田,古祠堂是华美的“家族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洞悉历史、穿越过去,一砖一瓦一柱都写下了生活的真谛和历史的故事......那么关于顺德祠堂,你了解多少?小编将分期跟大家聊聊顺德祠堂!
顺德祠堂的社会内涵
青砖灰瓦的顺德祠堂,也是明、清、民国时期整合宗族力量的重要手段。宗族通过建祠堂、修族谱,显示该族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从而促使宗族更进一步发展。因此,祠堂蕴含着宗族乃至顺德社会发展的重要脉络,是顺德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等元素的交汇点。
乐从沙边何氏大宗祠,气宇轩昂,让人不敢小觑
乐从沙边何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重修,仅清光绪年间,何氏家族就连续走出何守谦、何国澄、何国澧三位进士。
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气象万千,一派富态
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时任乡长的举人陈文蔚及在南洋经商的殷富陈泰等人首倡,发动宗族乡亲捐资而建。
杏坛昌教林氏大宗祠的堂名“光远堂”,光荣远荫,很具代表性
昌教林氏为当地望族,名人辈出。清朝乾隆五品顶戴林雨田、清同治武进士守备营副将林滢、近代国民革命军少校团长林安民等均出自这里。
往期推荐:
来源:顺德博物馆
编辑:李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