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凉山扶贫日记:脱贫攻坚“路”为先


编者按:9月6-12日,由顺德区委宣传部指导,顺德区新闻工作者协会、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联合组织的新闻扶贫采访团,发挥顺德宣传阵线的传播力、引导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深入顺德对口帮扶的凉山金阳、美姑、雷波三县,走一线摸实情听心声,了解顺德为凉山脱贫攻坚下的“真功夫”,讲好脱贫攻坚战的“顺德故事”。


9月10日上午,雷波下起了雨。缭绕的云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体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们从雷波县城出发前往斯古溪乡干沟村,采访高山上的山葵种植基地情况。


这是一段“折叠的山路”,撞凹了的护栏、落石、洼地随处可见。10公里的路,全程70多道弯,车子走得异常困难,很多路段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

72.jpg

前往雷波斯古溪乡干沟村的“折叠路”。


一个半钟后,我们顺利到达干沟村村委会时,有着20多年开车经验的司机得知这是顺德对口帮扶的村,情不自禁向坐在副驾驶位的顺德扶贫干部陈家武竖起了大拇指。


下面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下“蜀道之难”


通过一段小视频,一起来感受“蜀道之难”。


顺利落山后,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宇恒慨叹:扶贫干部长期行走在这些“炼狱边缘”,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热爱,对脱贫攻坚的执着,是不可能做到的。顺德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温光华更是直言不讳:“我坐在车上都手脚发麻,而我们的扶贫干部几乎每周要上去一次,心生无限的敬佩。”


举措:走大力发展产业之路和大胆“走出去”之路


得益于脱贫攻坚的“春风”,2018年,通往斯古溪乡干沟村的道路实现了硬底化,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吸引了新产业的进驻。出行之路解决了,还需要有“产业之路”造血。


高山上的新型产业:山葵种植助力群众致富.jpg

高山上的新型产业:山葵种植助力群众致富


同年,在顺德的对口帮扶下,该村开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天然山葵,目前已达到200亩。长期驻点干沟村的雷波县司法局干部半开玩笑地告诉我们,当初有公司愿意“上山投资”,是被“骗进来的”。可见,顺德在对口帮扶此项目过程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大力发展产业,助力贫困群众按下奔小康的加速键。


山葵是一种生长于海拔1300—2500米高寒山区林荫下的珍稀辛香植物蔬菜,从山葵叶到叶柄、花苔、主茎,全身都是宝,亩产平均收入达到8000—12000元,和以前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收入相比,翻了好几倍。一年多的时间,干沟村山葵种植户叶也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几十户,种植规模还在不断加大,实实在在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加快奔向增收致富的小康路。


当天上午,雷波县锦屏广场6辆载着230名务工人员的专车开往顺德。这是顺德对口帮扶雷波劳务输出的又一次“丰硕成果”。据了解,从2018年起,顺德对口帮扶雷波劳务输出达到1283人。


通过一段视频,还原顺德对口帮扶“劳务输出”现场。


据了解,务工人员除了工资收入,还将获得1000元的生活补贴,如果实现稳定就业还有每月1000元的稳岗补助。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一次劳务输出,从前期发动到招聘还有组织人员出发,再到顺德工作,背后都倾注了各级干部大量的心血。


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跟我们分享到一些小细节,务工人员有的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要教会他们写名字。到了顺德企业不懂怎么办社保卡、生病了不知道怎么去医院,要安排人带他们、教他们;时间长了想念家里人或者家里的农活没有人干了,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很琐碎的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才能让他们真正安下心来工作、赚钱。


也正是因为顺德扶贫干部把工作做细做实了,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蹚出一条“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的路子。


经验:望闻问切治“穷病”


大力引进新型产业,鼓起了贫困群众的腰包。撒播就业“金种子”,大胆组织务工人员走出去,助力困难群众按下奔向小康的加速键。


顺德对口帮扶雷波,通过“望闻问切”开出了诊断良方,“劳务输出”是外敷,引进产业当内服,两者结合在一起,能根治“穷病。


我们坚信,发展产业和创造就业,正如两支彩笔,定能描绘出凉山美好的明天。(文宁 周源发自雷波)


系列报道


【视频】凉山扶贫日记:历史会记住他们


【视频】凉山扶贫日记:“顺德暖流”,接力传递


【视频】凉山扶贫日记:第一关“考验”,就如此充满挑战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