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流水,宗祠庙宇,来看看林头独有的韵味!

林头,隋唐时期开始已有高、林、岑、龚、陈姓人渔耕居住,宋朝形成村庄。南宋徽宗三年,梁、郑二族的祖先南下珠玑巷,后迁林头,两大家族人丁兴旺,成为村中大姓,宗祠林立,随后,郭、卢、罗、刘、冯、李、傅、黎、钟、曾等姓氏陆续迁入。


地名追溯


明朝景泰三年(1452)顺德建县后,建制为都、堡、图、村四级,林头隶属西淋都桂林堡,桂林堡辖桂林、北滘、槎涌、黄涌、乾滘、简岸、独洲,因为地处当时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埗”的说法,得名林头。


人文历史


2001年9月成立林头居委会,下辖8个居民小组,近年投入1.2亿元改造4.5公里一河两岸及周边景观,保留通济桥、关帝庙、乐俭郑公祠、扭拧桥、跃龙桥、三丈古庙、百年龙眼、郑氏宗祠、济美社学、医灵庙、大通桥、梁氏二世祖祠、守分梁公祠、桂江梁公祠、郭家祠、丛兴桥、村心古庙、见龙桥、冯氏贞节牌坊、聚龙桥等古迹。


林头人热心慈善公益,古有“抖尘寺知通和尚助赈”佳话,今有梁尚、梁昇、梁李素杏、梁妙祺、梁耀波、郑灼明、郑翰等热心人士。中国龙舟教练郑家润是林头人。


林头怡人景色


林头既有四通八达的水网,那自然少不了各色独特的古桥。在古时,大通烟雨、雁落平沙、渔舟晚唱、浅渚归牛、珠光夜月、松门返照、灵谭聚秀、君子古松曾为林头八景,享誉乡里,而如今的“大通烟雨”尚存一桥。


微信图片_20201022083248.png


此外,除了这座大通桥,林头还有六座古桥,丛兴桥、聚龙桥、见龙桥、扭另桥、跃龙桥都有着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得较为完好,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1111 (2).png


除了小桥流水,林头湖景也是一绝,如镜子般的湖面,在色彩丰富的鲜花和绿草点缀下,如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1111 (3).png


宗祠庙宇文化


郑氏宗祠原名郑氏五世祖祠,堂名树德堂,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2015年重修一进及偏间,是顺德第二大宗祠。这是顺德现存的五间五开间祠堂之一。


1111 (4).png


祠堂面积仅次于乐从陈家祠,但建筑年代则早近两个世纪。走进宗祠,顿觉恢宏大气,空间感分外强烈。前、中、后座均面阔五开间,其中座前设三步廊,后设双步廊,步梁成月梁形,梁底刻花,驼峰雕花。


1111 (5).png


医灵庙是林头最古老的庙宇,香火也最旺,村民称其为“乡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为医灵诞。


1111 (6).png


村心古庙,供奉佛祖和观音,两侧排列大神分别是天后元君、韦陀将军,十八罗汉。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香火颇盛。


1111 (7).png


林头村不愧是低调的水乡,藏有如诗美景,值得一去!


来源:我地

编辑:黄青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