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庭园菁菁,步移景换,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相映衬走进其中,俨然是一幅安谧的古典式园林景色。走进清晖园,扑面而来的还有满满的古韵气质、文化熏陶,令人流连忘返!
清晖景观(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梁平凡”)
直到,你踱步至惜阴书屋附近的一个亭子,你开始不安焦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这个亭的名字不!会!读!(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来个特写,考考你的文化水平!如果你会,请大声喊出这个亭的名字来!
额!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让小编来给大家揭晓答案吧!知道了这个,以后逛清晖园就可以给同行的小伙伴好好说道说道了!
在《康熙字典》里,能查到此字读 nà(音近纳),其意思是——静也。
说到这座亭,顺德城市网网友“冯伟伟”有分享道,“我小时候就在清晖园玩耍、工作也在清晖园,对这个地方再熟悉不过了,这座亭的名字,用粤语读的话,是‘花勒亭’。”
为何前人要将此亭命名为这个名字呢?
原来,龙氏为亭子取名的时候,既是渴望风平浪静、安度岁月的心境写照,又是亭前花木森森、蜂蝶不惊的幽清写照。至于为何选用这个生僻字而不用“静”,大概与清朝文人喜涩字以示才高的风气有关吧!
一个如此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如此有典故的亭子,必定与文人有莫大的关系,龙渚惠的从叔笙陔居士,将亭子取名之意义清楚阐述。
亭内还尚存“风台”木匾,该木匾是清晖园第五代园主龙渚惠的岳父、咸丰探花李文田所书。
李文田每次回乡,常到清晖园小住,受到龙家热情款待。清晖园就像他的半个家。作为清末杰出书法家的李文田在清晖园中留下不少墨宝,如风台、归寄庐等。
结构特别
此亭不用一般的梁柱结构体系,而是采用木制空间结构,不设天花板,使起支撑承托作用的部分也发挥装饰功能,整体简洁、明快、敞朗。亭顶以瓦筒和石灰塑造,轻盈古雅。亭内梁柱相接处有精致的木刻花“撑角“,增加美感。
据省古建筑专家介绍,这种形制是岭南古亭的代表作。实际上,清晖园内的许多亭子均采用这种方式建造。
身处亭中,远可纵览荷池船景,近可细看英石堆叠的“狮子山”,一旁狮山猛狮回头、小狮环绕,既有一股雄猛,更隐不绝深情!带着你的闲情雅致,一起来逛逛这个独特的亭子吧!
来源:清晖园博物馆
编辑:李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