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网格员徐秋婵:埋头做事的90后网格“小花”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成为社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立足社区,坚守岗位,日以继夜,是各种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各种问题矛盾的“调解员”。他们,就是普通却又不平凡的网格员。他们也是容桂街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映照”。即日起,容桂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联合顺德城市网,推出网格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其实海尾社区有太多比我优秀的工作人员,我只是做好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采访前联系徐秋婵时,就感受到了这个90后顺德年轻人的务实。


徐秋婵是容桂街道海尾社区合长组的一名网格员,“腿勤、手勤、脑勤”是同事对她的评价,9年的工作时间让她充分熟悉网格内的每一栋住宅、每一位常住人口,认真践行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好了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实事。


徐秋婵入户探访.jpg

徐秋婵正在入户探访


抱着挑战自己的想法,她来到社区工作


与徐秋婵的会面地点选在海尾社区居委会,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是手上登记流动人员信息的麻利动作不停,间或还回应着办公室内其他同事的问题,忙忙碌碌但井井有条。


徐秋婵的办公桌可以用“可爱”二字形容:电脑上两只小黄鸭、粘着小兔子与冰激凌贴纸的收纳盒、卡通图案的巨大鼠标垫、生机勃勃的绿萝……无处不在展示着主人的乐观与童真。那她为什么会到社区工作呢?


“想挑战一下自己。”徐秋婵回答道。2012年,毕业后的徐秋婵在企业工作一年,于第二年6月来到海尾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协管员。“基层工作比较磨练人,能够接触的人更多,不会像之前在企业那样,比较受限。”


徐秋婵核实片区内流动人员身份信息.jpg

徐秋婵核实片区内流动人员身份信息


这样的“磨练”一坚持就是九年的时间,徐秋婵也从“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新奇,很佩服前辈对网格区域的熟悉”变成了被别人佩服的人。2014年入职海尾社区的吴宝珊是花格组的网格员,也是徐秋婵入户探访的搭档,她说:“秋秋像师姐一样,教了我很多经验和与群众沟通的技巧。”


群众点赞:她对我们几乎是有求必应


当天中午11:30,徐秋婵和吴宝珊叫上社区辅警,趁着大家的午饭与休息时间,到合长片区入户探访。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勾起饭点的馋虫,“三人组”一无所觉,踏踏实实地敲开每一户的大门,登记、核实流动人员身份信息、外来人员防疫信息、检查消防缺漏项,并推广反诈APP。


“你们的上班时间是怎样的?”问及这个问题时,徐秋婵略微思索,答道:“8点到12点,下午14点到17点半。”而这样的上班时间也是群众的上班时间,为了入户时不“扑空”,徐秋婵和同事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前去收集流动人员信息,“正常”的上班时间则将这些信息登记到指定的网站上。


跟着徐秋婵,收集完一栋出租公寓楼的流动人员信息时,已经到了中午12:30,而他们在与公寓管理人员核查完相关信息后,又马不停蹄地进入对面的公寓继续工作。“他们经常过来!平常我们这边有任何问题,她都能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我们的困难她都‘有求必应’!”公寓管理人员对徐秋婵的工作赞不绝口。


徐秋婵与同事跟公寓管理人员核查信息.jpg

徐秋婵与同事跟公寓管理人员核查信息


徐秋婵负责的合长组流动人口多、人口流动快,管理起来不容易,但她凭着“腿勤、手勤、脑勤”,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成为群众心里最信任的人,垃圾倾倒不方便、屋子漏水、门口积水、化粪池外溢、左邻右舍有矛盾……这些疑难杂症她都能想办法帮群众解决得妥妥当当。


为社区构筑疫情防控屏障添上一抹“网格蓝”


在徐秋婵的办公桌上,写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便利贴被贴在显眼的位置;落户登记过程中,徐秋婵也会格外注意新外来人口的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结果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徐秋婵为构筑疫情防控屏障添上一抹“网格蓝”。


2020年除夕,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徐秋婵和同事却开启了24小时轮流值班。“有没有回湖北老家?”“身体状况如何?”“近期先暂时不要回佛山哦。”电话的那一头,有时是群众理解的回答,有时也有群众不理解的暴躁。


2021年5月的广佛疫情中,徐秋婵手中的话筒换成了“大声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将检测与接种地点、时间、注意事项等第一时间推送至辖区房东、居民微信群以及朋友圈,张贴通知、挨家挨户“敲门”派发宣传单张,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宣传工作。


徐秋婵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png

徐秋婵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徐秋婵还积极投身到采样点,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不畏高温、不惧雷雨,全力协助采样现场的秩序维持、分检、信息录入等工作,全程参与、主动服务,全方位助力检测点快速有序完成全员检测工作。


一个人,一张网,一双腿,一支笔,一个手机,一沓资料……徐秋婵就这样穿梭在海尾社区合长组的大街小巷,记录着社情民意,解决着群众问题,用耐心和细心做好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传话筒”、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奔跑者”。(杨丽莺)


■系列报道


容桂网格员岑维健:做好居民的“外卖小哥” 


容桂网格员冯妹珠:从邻家小妹到“片区”当家人


容桂网格员梁健儿:用心用情服务居民“零距离”


容桂网格员林国洪:群众的“三无”朋友


容桂网格员梁楚雯:用心丈量自己的“责任田”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