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安一段500年前的旷世情缘,如今还在延续.......

师出同门,因同窗情谊深厚结为忘年之交。一人“半为儒者半为农”,一人学优登仕,历任三部尚书。历经500年岁月流转,如今双方后人仍保持联系,一起来听听顺德这段同窗间的旷世情缘吧!


李瑜,字伯温,今顺德区均安镇天湖社区桥溪村人,明朝正德年间顺德廪生,是岭南大儒陈白沙的入室弟子。


李瑜很珍惜在陈白沙门下学习的机会,秉承“富贵要宽厚,聪明宜敛藏”的古训,待人接物谦恭礼让。他的品格深受陈白沙的赏识,赞他“笃志有为,改过不吝,虽淡薄自甘,而志在济人,浑忘损益”。


陈白沙将他的优良品质在学生中推崇,并赐他“雪竹”之号,还题诗一首:


水湿火燥,云龙凤虎。

圣人既作,万物咸覩。

海日混波,去天尺五。

雪霜满野,百草萎死。

此君挺然,立我亭宇。

物理自然,君子体之。

聘君书之,岂徒然哉。


其雅号与诗,均由书法大家吴康斋挥毫制成牌匾,交雪竹次子李静收藏。


但雪竹无意功名,结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均安,过着“半为儒者半为农”的田园生活。


回乡后,他摘取白沙先生《戒懒诗》中的一段:“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娘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子最为害。”作为家训,叮嘱儿孙代代传承。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连村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


来自广州增城的湛若水,与雪竹同为陈白沙门生,两人感情深厚,结为忘年之交。


湛若水学优登仕,历任三部尚书,屡次举荐雪竹为官,但他每次都婉言拒绝。湛若水在西樵山讲学时,两人在西樵山白云洞共处十年,结下了一段旷世情缘。


在雪竹八十一岁寿辰时,湛若水带着一班随从亲临府上,并即席题诗祝寿。诗云:


秋风起高树,旭日照弧篷。

迥波漾清浅,断岸疏烟籠。

过桥引方竹,飘然八十翁。

鹤发盈萧萧,荧荧碧双瞳。

义理养心术,功力谁与同。

顾瞻南山嵩,永寿翁无穷。


雪竹过世时,湛若水带着一班官员亲到墓前吊祭,即席赋诗追忆。时至今天,双方后人还有联系,先祖种下的友谊种子正日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村落链接:


桥溪村,位于顺德区均安镇西部。南宋后期,有李姓先民迁入而渐成村落。因村前有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过,村头有一座木桥而取名桥溪。曾用名桥头。


1.jpg

桥溪村貌(来源:顺德区均安镇政府)


现存宗祠为雪竹李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重修于2001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开间二进深。


宗祠内有立于明正德八年(1513)的“尚书湛若水,题赠雪竹八十一寿辰的贺诗、拜雪竹墓即席作的诗句及撰写的墓表”等碑刻;有书于清道光年间的楹联“桥畔鱼龙争变化,溪边桃李竞芬芳”;有书于清代的匾额“雪竹李公祠”“光裕堂”。


2.jpg

雪竹李公祠(来源:顺德区均安镇政府)


该村存有族谱《李光裕堂》,李应时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纂修,1988年集体重修。有《桥溪村村规民约》,最后修订于2000年。


该村李氏明成化元年(1465)开始以陈白沙《戒懒诗》为家训,内容有“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3.jpg

族谱《李光裕堂》(来源:顺德区档案馆)


来源:佛山档案史志、佛山市地方志办、顺德区地方志办

编辑:冯甄霖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