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塔不一般!顺峰山双塔有段古

大良顺峰山公园有“双塔”,一座叫太平塔,另一座叫青云塔。它们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让我们来听听顺峰山双塔的故事吧!


【太平塔】


太平山上的太平塔,也叫旧寨塔。明朝万历年间建立,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由顺德知县倪尚忠倡建。


1.jpg

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相传明朝万历年1599年的春天,一艘华丽的官船驶靠容奇码头登岸,一班本地士绅前来迎接新知县倪尚忠。


本是锣鼓喧天的迎接,却被新任知县倪尚忠喝令叫停。迎接的轿子一路来到今大良伏波桥时,县长才允许随行的师爷鸣锣开道,一行人看此心存疑.....


倪尚忠笑说:“刚才本地乡绅介绍了这里的山川形势。你们细想:前旗(容奇)、后鼓(古楼)、左拖枪(拖枪岗)、右带(马岗)、朝得胜(河名),其风水气势真是威风八面!”


消灭两灾,自有妙计


坊间流传一个说法,倪尚忠到任不久,时有水旱之灾,他认为是锁了“龙”的缘故。他眼见灾情严重,人们生活困苦,十分烦恼,百般焦急。他每天总踱步于河堤,独自沉思苦索解决之法。


一日,倪尚忠在桥脚听到一老妇人骂孙儿说“松花都开了,你还穿着夹衲不怕热死吗?”“鬆”“松”谐音,他得到启发,决定种松于太良河两岸。十步挖一坑,种上水松,并令四乡亦将河、涌两岸,照此栽松。数年之后,各地松树长大成荫,消除了水旱二灾。


吉日动工,宝塔建成


也许是前面实例印证了倪尚忠的风水学识,令倪尚忠深感快慰。从而让他更加坚信:旧寨树附近龙气很旺,如在太平山顶建一浮屠镇住龙气,则可振民风、倡文运,顺德就会更加兴旺发达。


为达成此事,他自献年俸,同时号召乡人捐款建塔,乡人们都表示赞成,纷纷捐献,不久便筹得白银2000多两,这一下就解决了钱的问题。他择定吉日,亲临督工,只用一年四个月便完工。


塔身高七层,有24个洞,中空凭梯到顶,塔身笔直,巍峨壮观。宝塔落实深受万民赞颂,因建于太平山顶故名太平塔。又因为太平山属旧寨地界,所以一般又称旧寨塔。


坚而不漏”太平塔”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珠江纵队曾驻守此塔。在此塔下,掩护顺德大队旧寨中队转移,并在此阻击敌人。


建国后,此塔经政府的翻新和维护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顺峰山公园连成一体,从山顶一睹顺德全城景色,这里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青云塔】


青云塔,也叫神步塔。它也是明朝万历年间顺德知县倪尚忠倡建的。它的建造也同太平塔也着密切的关系。


2.jpg

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绚丽而新“青云塔”


相传太平塔落成之日,本地生员冯梦纶前来祝贺,称赞倪尚忠雄才大略,为民行善。随后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献与倪知县。


冯梦纶说道:“太平山河水滔滔, 直泻桂畔之滨,与太平山隔河相对的神步山岗,若在岗顶再建一塔,对太平塔互相辉映,对锁江流、有如双雁齐 飞,镇此山河,可令本地百世昌盛。神步岗一带是我祖业,您如有意,我愿意奉献出来。”


倪知县听了大喜,再纵观图象,说道:“太平、神步两地处于辰巽之交,正是水口之地,两山一高一低各竖一塔,就像两雁斜展翅膀交羝这里的风水就尽善尽美了。”


于是倪尚忠决定在神步岗再建造塔,倪尚忠的母亲亦信风水,过了半年的时间,对倪尚忠说,既有

太平塔剩余的资金,神步岗采石与运输较太平塔为易,何以还未建成?倪母去到塔前,即说:“快快盖顶!否则龙过江去了!”倪尚忠立即下令盖塔顶,所以建青云塔实际只用了半年时间便告竣工,“神步”取其意“如登青云之路”故神步塔又名青云塔。


以上是这两座塔的传说,事情是否如此,馆藏资料无从考证,但从另一个侧面可反映了这位倪知县为顺德建设还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太平塔着意坚实、古朴,青云塔着意雕饰五彩缤纷、秀丽挺拔。闲暇时间,快约上亲朋好友到顺峰山公园看双塔吧!


来源:顺德档案史志

编辑:冯甄霖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