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滘人,你知道林头郑氏大宗祠藏着的这两个“古仔”吗?

明朝年间,顺德建县后,林头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  


自唐代起,这里便有人聚居,于宋代形成村落。这里,是文人和文化汇聚之地,曾有多间私塾,培育出代代人才,其中不乏进士、举人和秀才。一个个具有文化底蕴的符号——祠堂、古桥、牌坊、碑刻、楹联等,在这里到处可见。


林头保留了多座古老祠堂,其中郑氏大宗祠是顺德乡村的五座五开间祠堂之一。


郑氏大宗祠,又名“树德堂”,由村人郑际泰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郑际泰是进士及第,两度任职翰林院,官至吏部给事中,曾参与《三朝实录》和《大清一统志》纂修。  


郑氏大宗祠.jpg

图源:顺德博物馆


走进宗祠,十分恢弘大气,空间感分外强烈。前、中、后座均面阔五开间,其中座前设三步廊,后设双步廊。梁架及柱较粗壮。前檐墙开“福”形砖雕花窗,边框雕有麒麟、仙人等图案。后堂进深三间15架,前四架轩廊,后六架轩廊。祠堂部分梁架呈月梁形式,体现清初建筑风格。


郑氏大宗祠的石雕、砖雕、灰塑等工艺十分精湛,透过这座祠堂,依旧可见识当时工匠的鬼斧神工。后座轩廊前的栏杆华板上浮雕“暗八仙”,台阶华板上别雕刻“麒麟吐玉书”和“麒麟吐八卦”,还有由24个“寿”字构成的砖雕漏窗。


该祠堂于2006年10月被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该祠堂还展示着先祖两个故事,——“还金食报”和“花萼相辉”,这两个故事分别讲述了郑氏三世祖汉章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汉章公两个儿子弃文从武报效国家的功绩。  


还金食报  


相传在某年端午节,郑氏三世祖(汉章公)在路上拾金200余两,千辛万苦等回失主,却拒绝失主提出的100金报酬。故事流传到明朝时,万历皇帝得知此事,赐牌匾“還金食報”以作表彰。  


花萼相辉  


原意比喻兄弟友爱、手足情深。这里指的是郑氏三世祖(汉章公)的儿子医祐(字承长)、佛祐(字承伦)两兄弟在南宋年间弃文从武,抗击蒙古南侵。后人为表其两兄弟的功绩,于是立“花萼相辉”牌匾在宗祠内。


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左翠银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