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被质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
今年5月份,苏海明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当时她参加一个创业培训会,在小组讨论期间,她跟组员们谈起了自己的梦想——“做龙舟工艺品,将龙舟文化传承下去。”话说出口,立马招来质疑声,“俚个项目搞唔掂!”“龙舟工艺品不是必需品,加上你又年轻没经验,过程会更加艰难。”当时,项目尚未完善,资料不齐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是苏海明有自己的坚守。
苏海明和她的龙舟工艺品。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她从一名龙舟“小白”成为了龙舟“专家”。为深入了解龙舟文化,她走访顺德各地制作龙舟的老师傅,从每一个细节考究,了解龙舟上面有什么配件、配件长什么样、有何作用;再去看书查资料,参考旧时龙舟制作方法和数据;一有龙舟文化活动就去参加,直到“现在一听到与龙舟有关的东西都会很敏感”,经过两个月的了解后可算踏过门槛,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我们从最小的配件做起,做精做细,而且所有的配件都是自己研发。”苏海明说,龙舟上的“鼓”是完成难度最高的部分。它的“鼓”是一个烫金鼓,为了找到足够细的鼓钉她曾跑到中山去找厂家,此外还有鼓耳、鼓槌等细小配件,都是苏海明不肯放过的细节。至于罗伞、旗子,她和自己八十多岁的外婆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她戏言这些罗伞是结合了一老一小两代人的“时光精品”。苏海明对龙舟着了“魔”,尽管为了推广“龙舟”每天跑业务、工厂和车间,但她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累并快乐着。”
而事实上,苏海明真正开始接触龙舟还不到一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后的她本想帮家里公司做财务,但是因为父亲和爷爷的关系使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演绎出三代人的龙舟故事和龙舟梦。
爷爷:龙舟情在心中,木匠与木艇的五十载
苏海明的爷爷苏锡潮,1937年出生在勒流富裕村,17岁开始拜师学艺制作木艇。当时主要为生产队制作运输艇,在龙舟制作大村杏坛镇吉佑村,拜得一名做龙舟木艇样样精通的老师傅为师,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观念强,老师傅并不肯教他真才实学。又因为当时个子小,常被人看不起,认定不会有出息。
但苏锡潮相信自己,他没有气馁,想方设法和师傅搞好关系取得信任,见他瓶子里空了,就跑去买烧酒回来;看到他裤子因为桐油染得硬邦邦,就帮他洗裤子。老师傅见他腿勤、肯学,才慢慢教他手艺。
学了五六年后,苏锡潮出师,以维修旧龙舟、做木艇、水车、家居、修建古庙、凉亭为生计,挨到40多岁,成了业内有名的木匠,学徒纷纷带着礼物登门拜师。但形势突变,随着改革浪潮的到来,他加入一家勒流建筑公司当木工组组长,投身顺德和佛山的建设事业,直至退休。拿起刨子就未曾放下,他以此养活膝下5个子女,曾参与过佛山机场、甘竹滩发电站、杏坛西登水厂水坝等工程建设,为顺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只是迫于当时破四旧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的压力,苏锡潮没有一直坚持做龙舟,多以修补龙舟存留着师傅传授的手艺,这也是他的一大憾事。
父亲:龙舟魂深入骨髓,商海沉浮仍昂首
比苏锡潮更为直接的是,苏海明的父亲苏权兴,“我没有接他的班。”因为在当时年轻气盛的苏权兴看来,木匠的地位已经不比古时候,“干这一行没有出息,我就自己进了工厂,奔赴改革开放的大潮。”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从今天的成就来看,是正确的。目前,苏权兴已是制作空气能热水器、汽车销售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笑称“我老爸是做木头的,我就是做铁的。”
然而,苏权兴心里很清楚,虽然没有走上父亲同样的道路,但父亲对待龙舟的信念对自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勒流人,他的血液里早就融入了龙舟的魂,那便是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这对他的事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权兴1990年进入工厂维修和安装汽车冷气,当时没有人教,他就自己摸索了两年的样板,硬是逼着自己做成了行业的师傅。“如果汽车冷气出了问题,只要开一下这部车,我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为了更系统科学学习和研发,他还进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发动机热动力系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至今有二十多项发明。事实上,苏权兴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从制作汽车冷气发家,到辞退高薪工作自己创业,创业失败亏空千万再重头再来,几经商海沉浮。“那么难的阶段,怎么过来的?”面对这个问题,苏权兴笑着说:“现在回头来看,可能就是顺德人骨子里面的不服输、不想衰比人睇的劲吧。”
虽然不接父亲的棒,可是苏权兴依然有自己的龙舟梦。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区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部主席。
苏权兴手捧“龙舟”。
回溯到2015年。“当时青年家企业协会要成立青企业龙舟俱乐部,我说,一起扒龙舟多好、多过瘾啊!”在大家的推举下,他成为了第一任青企龙舟俱乐部主席。现在,该俱乐部有80多名成员,他经常带着一群青年企业家参加各项龙舟赛事,由扒龙舟这项运动逐渐感受到了龙舟的魅力。扒龙舟扒到第三年,苏权兴想到了传承的事,除了扒龙舟,还有什么方式?一个做龙舟工艺品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或许也是因为这也是他父亲的心愿,这让他兴奋不已。但他又不禁陷入沉思,自己已年过半百,有公司需要打理,精力有限,如果让外人来做,又怎么叫传承?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去年9月份的一天,苏海明刚毕业不久。苏权兴冒试一试的心理去问问女儿的意见。在此之前,有龙舟比赛,他会刻意的拉上女儿参加,让她帮忙加油、拍照,更重要的是让她感受龙舟的魅力。但是龙舟这项运动,男人味重,再者每每比赛选在又热又晒的日子,往往让爱美的女生吃不消。况且龙舟工艺品,此前没有人做大做成功,这又是一大挑战。
苏权兴当天把一个龙舟的样板亮给她看,令苏权兴意外的是,女儿直呼“好好看!”苏权兴趁机便把做龙舟工艺品的想法告诉了她。“有没有决心做?”面对父亲的疑问,苏海明当场答应了下来。
苏海明:龙舟梦,我想为顺德做点事
苏海明坦言,起初自己对龙舟并不感兴趣。“又热又晒,让人汗涔涔。”但是显然是天气问题,并不是龙舟运动本身的原因,当她一场场比赛的看完,又觉得“几过瘾!”
既然在父亲面前做了承诺,就要做下去。万事开头难,苏海明答应要做却一头雾水。“犹豫着要不要去行动,自己很迷茫,手上还有别的事情去做,眼下又从哪里开始做、做什么,都没搞清楚,都只是很肤浅去了解各方面工作。”苏权兴知道了,就对她说:“你这么做事哪里行呢?”
后来,她认识了一位香云纱非遗传承人,了解了苏海明的想法后,她就建议苏海明可以从了解龙舟文化做起,一步一步慢慢来。那段时期,苏权兴带她回了趟老家。打开老宅的门,踏进旧时的庭院,苏权兴跟女儿讲述起了往事,那时苏锡潮以刨子养活一家的艰难,以及庭院堆满刨花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随后,他们上了二楼,一阵尘起,木头尘封的味道扑鼻而来,看到了被时光尘封的工具,刨子、锯子、水车、木风车……两人看着这些“宝贝”,仿佛看到了苏锡潮在慢慢刨花制作木器……
苏海明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那时候我就想,自己要认真去审视传统的东西,爷爷是老木匠,而爸爸这一代没有传承好,现在责任就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去传承好传统工艺、龙舟文化。”
现在,苏海明创建的“富裕幸福”品牌龙舟艺术工艺,坚持原创、传统手工制作,坚持用木头做龙舟,结合现代工艺,将一款美观、时尚、具有独特风韵的龙舟艺术工艺呈现给了受众。“有些人用塑料做龙头,塑料久了掉色,而且不吉利。我们看所有的神像都是木头、铁、陶瓷、金银铜做的,所以我们坚持用名贵的木头做。”苏权兴说。有时候他看到女儿每天跑来跑去,熬夜加班,很是辛苦,但看到她脸上每天充实的笑容,又心生欣慰和自豪。
苏海明的龙舟工艺品。
今年2月份,苏海明的龙舟工艺已慢慢起步,她决定将自己做龙舟工艺品的事告诉80多岁的爷爷。苏锡潮听了,立马竖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的说“好啊好啊”。“爷爷,我现在做龙舟艺术工艺品,以前听说你也是一名老木匠呢!”“是啊,我做过的阿!你要加油,要努力,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7月份,苏海明带着她的“富裕幸福”之舟,成立广东富幸工艺品有限公司,向“被质疑的梦想”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进入8月份,“富裕幸福”之舟开始以日均20条的速度量产,供应给企业家、政府官员、协会和书店等。开售卖以来,“富裕幸福”订单不断,更被作为顺德特色赠送给外国到访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顺德区留学生协会代表座谈会上,苏海明作为代表参加,并向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汇报了龙舟工艺品项目情况,并得到郭文海的肯定。
苏海明说,龙舟文化作为顺德传统文化容易被年轻人忽略,但其实年轻人拥有更加活跃和创新的思维,更应当自觉承担起和弘扬被忽略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它的存在。(李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