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人小时候
经常跟着外公外婆去“睇大戏”
华丽的场景
金光闪闪的戏服
咿呀动人的腔调
落入眼里,满是惊艳
直到长大一些
再次听到熟悉的咿咿呀呀
反而会有些茫然
怎么突然开戏了呢?
那你又是否可知
一个拥有近亿观众、数百年历史的剧种
在地广不及千里,人口不过两百万的地方
五大流派独占其三,名剧多如星辰
延绵数百年而不断
这,便是顺德粤剧
对于顺德人来说
有些文化和骄傲
还是在骨子里和血脉中流淌着的“情怀”
拥有丰厚的人文环境和戏剧资源的顺德这片土地
孕育了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多得多的
极具戏剧资质和演艺才华的梨园精英
而这些人
值得被人记住
千里驹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有“花旦王”之称。蜚声粤剧艺坛二十年,逐步形成"驹派"艺术。演出时,感情真挚,七情上面,无论是演风情戏,还是苦情戏,都能通过面部表情,用细腻的形体动作把人物复杂的内心感情表现出来。苦情戏《金叶菊》、《燕子楼》“悲”和“苦”淋漓尽致,情真意切,观众感同身受,被同行公认为“悲剧圣手”,有“花旦王”、“滚花王”之称。
薛觉先
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
马师曾
字伯鲁,号景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后一直在香港、澳门、广州、东南亚一带演戏及拍电影。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于晚年改唱老生,技艺愈精,演来苍凉刚劲,颇见功力。
白驹荣
粤剧白派艺术创始人。原名陈荣, 字少波, 广东顺德人。其父陈厚英是粤剧演员。1958 年, 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 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 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白驹荣曾任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
(戳一戳名字可以看详解~)
原名罗叔铭,顺德大良人,生年不详,约于20世纪50年代去世。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粤剧演员,初学花旦,后改演小生,因善唱中板被人誉为“中板王”。
冯镜华
原名冯名鉴,号鉴波,顺德马冈人,著名粤剧武生。他的做功老到,表演细腻,唱功优美,融佛曲梵音于唱腔之中,韵味醇厚柔和,享有“梵音鉴”之誉。
谭兰卿
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於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谭兰卿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以演泼辣势利的家姑闻名艺坛。
李海泉
著名粤剧丑生、小生演员。在新中华班任小生,主要演出剧目有《锦毛鼠》 《夜渡芦花》《罗通扫北》等。 三十年代李海泉以擅演“烂衫戏”而著称。他多才多艺,武丑、网巾边、二花面均表演精致独到,特别是以担纲演出《打劫阴司路》《烟精扫长堤》而闻名剧坛。四十年代初,李海泉和廖侠怀、半日安、叶弗弱并称“粤剧四大名丑”,他的表演幽默含蓄,唱腔雄浑质朴,深为粤剧观众所称道,在海外演出,也广受内地观众欢迎。 李海泉于1958年宣告从此退出舞台,并在1965年病逝于香港。
陈皮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全女班时期的一位主要演员,1945年之后,仍在广州西关十八甫安华公司天台的全女班演出,曾与任剑辉、潘影芬、倩影依等拍档组班。又曾在男女合班的前程剧团与梁荫棠、黄千岁、紫兰女等合作,演出哀艳的伦理悲剧《薄幸情郎》,该剧有时新始创的宇宙灯幻景配合,演出相当成功,一时轰动广州剧坛。又曾在梅花影班,与任剑辉、谭兰卿等合作演出。陈皮鸭的表演风格滑稽风趣,诙谐生动,颇具当时的著名粤剧丑生林坤山的表演风格。
陈皮梅
原名麦静芝,著名粤剧女文武生,有“女薛觉先”之称,后得薛觉先收为门徒。她曾与黄曼梨、黎灼灼、李倩苹、徐意、甘露、郑文霞、李月清、马笑英、容玉意、黎雯、高伟兰(卢敦夫人)等结义金兰组成“十二金钗”。
冯少侠
原名冯定章,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生。他于1941年在香港戏班任文武生,与著名花旦蝴蝶女拍档演出《花蝴蝶》一剧,一举成名。冯少侠的表演颇有特点,动作清爽灵活,表情生猛逼真,身型台步宛如薛觉先,做手表情又似新马师曾。
石燕子
原名麦志胜,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文武生、丑生、武生,戏行中人早年称他“石鬼仔”,後尊称“石神”。由于他饰演“方世玉”极为出色,因此影迷便称他为“翻生方世玉”。是粤剧名伶二帮王任冰儿的丈夫。
新马师曾
原名邓永祥,又名新马仔,后辈多尊称祥哥,广东顺德人,香港著名粤剧演员、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貂蝉》《西施》《卧薪尝胆》等。
罗家宝
1930年生,顺德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生于戏剧世家,从小受到了粤剧的熏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 “ 虾腔”。2002年,罗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授予的粤剧“ 突出成就奖 ”。2016年4月21日晚9点18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家宝,因病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世,享年86岁。罗家宝是粤剧“虾腔”艺术流派创始人,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等。
罗家权
原名罗仕干,广东顺德均安镇人,罗家英的父亲,家中排行第八,行内尊称“八叔”,著名粤剧丑生。他与冯镜华、秦小梨、冯少侠等名伶共同组成的大龙凤剧团,多年饮誉省、港、澳粤剧剧坛,到国外各埠演出,也大受观众欢迎。罗家权表演功力深厚,演艺技能全面,唱腔圆润且有力度,尤擅演开面袍甲戏。
罗艳卿
原名罗大红,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花旦。师事余丽珍,能做善唱,尤善踩跷武功,罗艳卿除了学得师傅的南派武功之外,还习练京剧北派武打,因此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本领。抗日战争胜利后,她拜薛觉先为师,主要学习文静戏。
白雪仙
原名陈淑良,广东顺德人,一九二八年在广州出生。她曾在香港岭英中学和圣保禄英文中学攻读。她自幼喜爱粤剧,十三岁时拜粤剧名伶薛觉先为师,艺名为白雪仙。因是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
尤声普
著名粤剧文武生、丑生、武生。其父尤惊鸿,原是粤剧男花旦,他年幼便跟随父亲在戏班学艺。他小小年纪便有机会与著名粤剧演员关德兴、子喉海、蛇仔应等同台演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的战时省会——韶关曲江,他还与具有抗日救国进步思想的知名演员金枝叶同在一个戏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香港,参加了多个香港粤剧团的演出,期间他曾随靓元亨到新加坡和马来亚,与关影怜等到美国登台献演。
李香琴
原名李瑞琴,广东顺德人,粤剧界出身,香港粤语电影演员。早年居于澳门,入读励群小学;从小爱好粤剧,十六岁正式踏足舞台,曾有“二帮王”(“二帮”即粤剧中的第一女配角)之称。
罗鉴雄
粤剧著名文武生,十四岁开始入戏行学艺,师从著名演员陈新北,后来在广州“河南班”之乐声剧团担任文武生。
小神鹰
原名梁锦麟,生于1939年,原籍广东顺德,出生于戏剧世家,九岁随父学艺。因为他很聪明,加上原有的艺术天赋,幼年时便主演了 《华光救母》 、《二八娇妻一岁郎》、《颠婆寻子》等戏,获得观众的称赞,有神童之称。十六岁,他开始担任文武生,1960年加入佛山粤剧团,由于他勤奋好学,并且得到梁荫棠的指点,舞台经验愈益丰富,表演技巧更加精湛,转演文戏后,在小生行当中颇有影响。1983年调入广东粤剧院,与林锦屏、曹秀琴等名旦合作。近年,他一直在广东粤剧院二团担任艺术指导。
欧慕芬
著名粤剧花旦,幼年时拜著名粤剧女文武生潘影芬为师,在广州“河南班”之乐声剧团担任正印花旦,是顺德粤剧团的创办人之一。她戏路广阔,能文能武,善演苦情戏,尤擅反串男角。
曾慧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花旦,粤剧伶王新马师曾之徒,继承“芳腔”之新秀。她扮相俏丽,嗓音甜美,表演真切流畅自然,文唱武打均衡发展,是八十年代崛起的一颗新星。
麦玉清
著名粤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领衔主演,擅长闺门旦、青衣行当。麦玉清自幼酷爱粤剧,她的父母亲都是粤剧迷,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三岁便大胆登台演唱粤曲,十三岁考进江门市粤剧团当学员,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由于聪敏和刻苦用功,在艺术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罗家英
原名罗行堂,1946年9月22日生,祖籍广东顺德,粤剧表演艺术家、影视演员。1949年罗家英跟随父亲罗家权(罗仕干)定居香港。8岁时跟随父亲罗家权、伯父罗家树学习粤剧基本功架,师随粉菊花、吕国铨、刘洵、李万春等京剧大师,21岁担当演出文武生,1973年正式担正。1994年罗家英凭借出演《国产凌凌漆》及1995年的《大话西游》而被观众熟知。
李宝莹
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花旦。她在香港长大,初时是业余唱家,五十年代踏足歌坛,以擅唱“芳腔”驰名,有“小芳艳芬”之誉,与黎文所、钟丽蓉各自演唱芳腔、凡腔、红腔而驰誉歌坛,合称“艺坛三宝”。后期转作职业粤剧艺人,投身电影,多演芳艳芬名剧,早期多与罗家英合作。
何剑秋
(未找到照片,因此不在视频中)
原名何玉书,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武、文武生。他自幼在红船班搭班学艺,十二岁拜著名武生靓元亨为师,师傅给他改名靓玉书,专工小武行当。其唱腔韵味浓郁,做功娴熟老练,在南洋红极一时,与梁醒波、罗剑飞、文觉非合称星马粤剧的“四大天王”。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将陆续推出《那戏与人》系列关于顺德粤剧的人文,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顺德粤剧名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马师曾自书春联:“我作舞台傀儡;谁非天地浮游。”人于舞台,只是浮游而已。若古风不存,戏韵又何处绵延?”而这些人,将答案告诉了我们。
或许某一天
当你再次听到记忆中的咿咿呀呀
会突然热泪盈眶
你记忆中,又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顺德粤剧呢?
一起说说吧~
图文|综合整理
视频|黄青
编辑|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