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看它的公厕。”
这句话确实有它的道理,公厕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必备设施,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最简单地去理解就是,愿不愿意走进公厕解决自己的需求,关系着这座城市市民的幸福感!
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现在我们顺德全区现有农村公厕846个,计划新建农村公厕47个,改造农村公厕419个,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区已新建公厕15座,完成整改农村公厕200座。
这个数字意味着,“一厕一景”已经变成了我们顺德公厕的特点,曾经的脏乱,如今被整洁干净、设施齐全所取代,甚至公厕也变得有文化,变得有个性!比如黄连分别建设了两个不低于二类标准的公厕,古庙公园公厕和滨水公园公厕。两个公厕均是仿古风格,地板干净,无异味,还配置了洗手池、冲水设施、厕纸、洗手液等,让人看起来舒心,使用起来使用放心,城市、乡村文明形象和人居环境瞬间提高了档次。
虽有成效,但不止步,这是我看到顺德的诚意和行动力!另外一个数据就是,顺德区农业农村局标明,2020年完成32个农村公厕的新建和219个公厕改造任务,满足村民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在这一点上,我肯定政府的动作。但是在操作上,我希望不要一味地追求“五星级厕所”等的改造,站在群众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厕所是否满意无非就是要数量充足、选址合理、干净卫生等简单几个条件。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断吹捧公共厕所内的红木沙发、自助咖啡机、刷脸感应门等“五星级”配置,我觉的就算有再多再好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过度了还可能会造成资金、资源浪费的嫌疑。
而且目前看到很多公厕改造都是单独项目,大多是由部门主导,数量缺口大、建设成本高、资金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厕所“供给侧”改革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条件允许的地方可是尝试,“厕所+商铺”、“厕所+公司”“厕所+住房”等共建形式,政府给予商铺、公司或者个人住房一定的补助,将他们有条件出让的私人厕所共享出来等等,降低厕所的建设成本,以一个小小的厕所为支点,来一场关于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