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顺德陈村镇的居民。对"顺峰山"有印象,始于1955年顺峰山(以下简称“山”)发生轰动一时的“神仙水事件”(现在山上还有《仙泉酒店》其取名,可能源于这个传说)。
1958年,顺德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顺峰山的计划。我当年参加过水库建设,以后的六十多年,陆续在山上劳动、学习和工作,对山印象深刻。算起来,我和“山”有一个甲子的情缘。
顺峰山地方很大(含大岭一带,和旧寨、太平山),建古遗迹有旧寨塔、青云塔(简称“双塔”)。
在1958年前,除了周围农村有民居,整座山都是很荒凉,山头坟墓多,树木稀少,上山无大路,平时除了采药和放牛的,更少游人。给人的印象是一片荒山野岭。
1958年开发后,山上陆续有各部门投入建设。先是规划绿化、建山塘水库,办农场;后是建工厂(陈村搬迁了陶瓷厂到沙头)实行了丧葬改革,消除了坟墓;再设置医院,酒店,山就兴旺起来了。
近期的顺峰山,翻天覆地,更显旧貌变新颜。
特别是实行开放改革的四十年,开发利用山的自然资源,成为财富资源,卓有成效:
例如,2004年建成的顺峰山公园,成为顺德“新十景”之一。公园占地面积8209亩,包括太平山、神步山、桂畔湖、青云湖等区域,景区共24 个。
“双塔”已经成为顺德的重要旅游景点,周边建设多个景点,顺峰山公园有座巧夺天工,格外引人注目的中华大牌坊,还有宝林寺、观音庙、孔子庙、画展厅……
顺峰山公园,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景区,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顺峰山周边,引入投资,绿树成林,环境优美,展现一片现代化新城市的繁华景象,新建楼房、学校、商场、吸引无数的游客玩乐,甚至定居。
公园娱乐设施多,表演、比赛活动多、更让我经常关注和游览。观看风景,心旷神怡,也激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我从顺峰山建设的历程,感受顺德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奉献,劳动创造世界的真谛。
现在,我想以简要的方式,将顺峰山建设的见闻、变化片断,和个人的感觉,与读者交流。
顺峰山的开发建设,曾有中学生做先锋
1958年暑假,顺德县实行开发顺峰山的计划,我参加了这项劳动。
县政府安排,动员全县的中学生(顺德一中,二中、三中、华侨中学)到顺峰山修公路和筑水库堤坝,为时15天(即现仙泉饭店对开的堤坝,这是以“人海战术土办法”建设顺峰山农场第一项的土建工程)。
当年我才十五岁(有的同学仅十三、四岁)读初中一年级,涉世未深。这段修公路、建堤坝的活动,是我和同学们人生“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步行到大良,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参加长时间的义务体力劳动,第一次在坟墓岗中挖泥,第一次见古代的塔,听塔的传说,对“神仙水”感到神奇、有心查探底细……因此对塔“一见钟情”。
这次建水库劳动,是同学们第一次磨炼人生。当时工具简陋,劳动量大,物资少,食的饭是多菜少肉,菜多是通菜、白菜、椰菜、萝卜,住宿条件差,在学校的课室睡地板,地板上放了禾干,草席,同学们笑说是“餐餐金针蒸大鲩”。
具体工作:泥土用锄头掘,用竹箩、竹惨装,手铲挖掘,肩膀抬,只有小量的木轮车可使用,为了平整山地,兼建公路,在几百米外取泥。第二天早上,就有很多人的手脚起泡泡、肩膀红肿。但是,绝大部份同学懂得“为建设美好顺德多作贡献”是光荣的,不怕苦累,都能坚持下来,做足十五天。
五十年后,我们同学在2008年聚会在顺峰山公园,享受优美环境,大家谈到这段回忆,都有很大的感慨:我们以前做梦也未有这么好的梦境。有机会参加这次劳动锻炼,很有意义,是人生的幸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