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浪漫爱情故事,在顺德上演....


上回,我们在《顺德曾经有位“月下梅王”,轰动文坛...》一文中,介绍了顺德著名女书画篆刻家谈月色。而这位“现代第一女印人”的传奇一生中,感情线是我们无法忽略的重要一环。


史料记载,谈月色弱龄出家,入广州檀度庵为尼,法名“悟定”,为“画尼文信”弟子。谈月色自幼聪明伶俐,十几岁时就画得一手好画,尤其以画梅见长,她的才情改变了她的命运。


月色画佛.png

月色画佛


据传有一天,大名士蔡哲夫和一帮文人朋友来到檀度寺,刚巧这天谈月色值班,于是这帮文人便跟谈月色闲聊书画。原本也只是一些无聊时候的客套话,没想到这位眉清目秀的尼姑竟然能够应答沉着,出口成章,令这些见惯世面的才士们大为惊讶。正所谓知音难觅,双方一拍即合,一见如故。后来,他们往来频繁,蔡哲夫更是多次前来檀度寺与谈月色谈诗论文,共染丹青。五年多来,他们相识相知,因为知音良婿难觅,谈月色在朋友劝说下蓄发还俗,她还甘愿成为副室,只为与蔡哲夫共偕连理。在1922年,谈月色敢于这样挑战世俗,其勇气可谓不小。当时,蔡哲夫43岁,谈月色31岁,现在看来也算是一桩文坛雅事了。


梅花是二人感情故事中的一抹亮色.png

梅花是二人感情故事中的一抹亮色


当时人们将蔡哲夫和谈月色比作宋代的赵明诚和李清照。谈月色不必再多介绍,蔡哲夫是顺德龙江人。他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学校,辛亥后于广东师范及岭南大学教授书画,蔡哲夫精通书画和文物鉴赏,是顺德当时寥寥可数的几位南社成员之一。这对文坛鸳鸯喜欢联手作画,谈月色画梅,蔡哲夫题字,珠联璧合。同时,蔡哲夫也在一定程度上把谈月色往前推了一把。蔡哲夫长期研究金石书画鉴赏,近水楼台的谈月色耳濡目染,看待艺术的眼光也跟着水涨船高,而且她长期临摹封泥瓦当、陶文钱币,下笔也慢慢变得更加犀利有风格,蔡哲夫在这一方面也没有藏私,他长期指点谈月色,让谈月色对艺术的感悟更加深刻。


“心香”“月色梅影”“鹤寿”三枚印章.png

“心香”“月色梅影”“鹤寿”三枚印章


1941年,蔡哲夫去世,谈月色全力收集丈夫文稿,刊行《寒琼遗稿》,让他的文字长留天地间,后又将他散逸各处稿件细心手抄,以作保存。1942年谈月色刻制了“心香”“月色梅影”“鹤寿”三枚印章。这三枚印章,是没有真正使用过的“闲章”。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石学鸿生前曾说:“这两枚小印,是当年南社诗友资助谈月色为其夫君哲夫办丧事,谈月色感念友人尚义,忍痛治印答谢的礼物。”


《寒琼遗稿》.png

《寒琼遗稿》


看看谈月色与她丈夫的经历,真的像是在看一部电视剧一样,既感人又充满戏剧性。谈月色就是蔡哲夫生命中最温柔的月色,而蔡哲夫是谈月色在古佛青灯下收到的最动人的红尘信笺。这对顺德夫妻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散发着梅香的月下浪漫故事。(梁敏贤)


相关阅读:《顺德曾经有位“月下梅王”,轰动文坛...》


内容 | 综合整理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