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侨民,乐从人很早就远赴海外谋生。最早的乐从侨民,可以追溯到明朝。到如今,乐从有8万多名海外华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侨乡。他们在海外的奋斗史、创业史是乐从甚至顺德的宝贵精神财富。沿着那些足迹,我们来说一说他们……
曾经,在遥远的马达加斯加,顺德乐从有一家三代人在那里经商,硬是从一个小杂货店做到了首屈一指的华人企业,威望十足!他们就是陈茂禧、陈焯英、陈兆昌。
据了解,1905年,陈茂禧先是乘坐帆船漂洋过海去到了毛里求斯,后来才辗转去到马达加斯加,最后在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港口城市塔马塔夫定居下来,与同样来自顺德的华侨亲友一起打工为生,慢慢做起了小买卖。
1938年,陈茂禧的儿子陈焯英从家乡到马达加斯加继承父业,在塔马塔夫经营“永和生号”商店,做进出口生意,进口和销售中国(包括香港地区)以及法国的商品。凭着精明的商品经济头脑,陈焯英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几年后,已跻身于塔马塔夫十大侨商之列。
于是,在1949年,陈焯英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子一起来到马达加斯加,其小儿子陈兆昌当时才11岁。在马达加斯加,陈兆昌先是完成小学学业,然后在教会学校学了九年法语,毕业后在父亲经营的“永和生号”商店工作。
1967年,陈兆昌在自己的摸索下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在首都塔那那利佛与朋友合作开设了一家照相并经营摄影器材的商店,最初主要是销售摄影器材和照片冲洗并代理出售富士胶卷。到了1984年,根据当地的需求,陈兆昌投资购买了马达加斯加的第一条彩扩生产线,他所经营的“富士中心”声名鹊起。此后,陈兆昌不断发展业务,拥有七条彩扩生产线,业务网遍及整个马达加斯加,其“富士中心”还发展成为照相机经营大户,陈兆昌也因此成为马达加斯加首屈一指的华人企业家。
2010年11月,马达加斯加顺德联谊会组团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图:广东侨网)
陈兆昌为广东华侨博物馆留言。(图:广东侨网)
陈兆昌旅居国外数十年,赤子之心始终如一,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增进互信而奔波,这源于一次不同寻常的“偶遇”。1973年国庆前夕,陈兆昌率领马达加斯加华侨旅游观光团一行18人回中国旅游观光,这是中马建交后马达加斯加华侨第一次组团回国。9月28日晚,陈兆昌等人应邀出席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盛大国宴。正是这次特殊的经历,加深了陈兆昌对祖国的热爱感情,并产生强大的动力,使之致力于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
于是,陈兆昌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开设了一家“东方书店”,先是从香港和平书店和三联书店进口中国图书报刊,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国际书店在马达加斯加的总代理。陈兆昌每年都要在首都或是外地举办一次中国书刊展销活动。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辆面包车,载着书刊到各地巡回推销。面包车身上,贴着很大的广告语“要了解中国,请看中国书刊”,十分醒目。因马达加斯加人讲法语,所以陈兆昌特别重视推销法文版的《毛泽东选集》。据估算,陈兆昌在马达加斯加推销有关书刊,数量达到10万册,这对于一个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可是十分惊人的数字。
因此可以说,陈兆昌不仅独家经营着马岛的“富士”摄影器材和彩扩业,还成功地涉足了旅游、百货公司等多个行业,以事业上的快速发展引起各界瞩目,成为马岛华侨实业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