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人日报》报道称,为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
这一现象,笔者生活中是深有体会,身边的同事“考证热”越演越烈,甚至达到了一人多证的地步。要问为什么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是想着趁现在新某一份技能,不管用得上还是用不上,感觉自己学到了就是一种安全感。有的是太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利用空闲时间做什么,看到别的人都在考那也跟着一起考。有的是一心准备转行,为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跨界准备。等等理由五花八门,但是可以发现真的有需求的人其实并不多,盲目、迷茫、跟风的居多。
如果是大学生群体,这一现象或许比较容易理解。大学生未进入社会,对于自己的职场规划和未来走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而考证成为了一个基本的敲门砖,希望能够做好准备,在需要的时候满足职场的需求。但是对于职场人员,尤其是多年的职场老人,在这种时候仍然表现出这种从众,未免过于盲目。目前,职场压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言而言,在一个行业中,想要更好的发展确实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是由职业延伸出来的一种专业拓展,但大多数人似乎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不管什么证,只要有了就能证明自己具备这种专业知识能力,其实不然,杂乱无章的背后更加暴露出其不专。
例如,一个文员,其职业延伸出来的应该是行政、文字、语言等方面,但她却坚持考了教师资格证、糕点师等四五个证,与其职业专业提升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其考证用去的时间和精力,占据了她的下班时间,更加没有时间让自己针对工作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一直都是马马虎虎地过着。这个考证的背后,关于工作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即便在考虑重新就业的方向,她依然不知道自己想选择什么。
对此,笔者建议,考证没有错,但应该针对自己的需求,有所选择,有所目标进行,尤其是对于在职人员,更应该首先围绕自己的职业做规划,到底是要走向更高更好还是要转型,都应该明确,才能决定考证,到底是为什么而考,让考变得有意义。